王建军,男,汉族,51岁,中共党员,新源县兴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0年12月24日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建军从小就家境贫寒,10岁时父亲去世,全家人只靠善良勤劳的母亲务农苦苦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王建军望着瘦弱的母亲,含泪离开了学校,在家帮母亲务农。1988王建军借钱和哥哥买了一台拖拉机,开始帮助村民耕地、播种、拉运农资,会种地,在犁地、播种时特别照顾种地的为他人着想,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和大量作业单。
闲暇时间王建军喜欢看新闻学政策用政策,2006年,他看到新闻说购买农机给补贴时,他就申请了贷款购买一台大马力的拖拉机,他和哥哥两人采用“人歇机不歇”的作业方式,一昼夜犁地300多亩,当年完成耕种2万亩土地的作业量,成为“高能量”的机械手。
2006年到2009年,王建军依靠国家农机补贴的好政策,前后买了拖拉机、整地机、捆草机等农机具12台,享受补贴29万元之多。农机具的大量使用,使他的作业面跨县、跨区,作业量不断攀升。
善于思考,雷厉风行的王建军在新闻上看到国家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他在2010年7月成立了兴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有10人5台(套)农机,如今发展到53人100台(套)农机,社员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作业面扩大至察布查尔县、伊宁县、尼勒克县、昭苏县,仅农机耕作这一块年收入就达到100余万元。
慢慢富裕起来的王建军,看着身边一些各族群众还很困难,感到应该帮帮他们。每年春耕前,一些困难群众因没钱犁地、播种,王建军先赊账帮他们犁地、播种,等收完庄家再把钱还给他。王建军也意识到这样做也不是长久之计,关键还是让他们找到致富的门路。2009年开始,他培养一些能吃苦耐劳的少数民族群众跟着自己一起从事农机,手把手的教他们耕地、播种、打药,学出师的王建军又帮他们担保贷款购买农机,将自己多余的作业地块分配给他们。慢慢10余户群众跟着他一起从事农机事业走上了致富路。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各族农民群众成为产业工人。2014年王建军从塔克尔布拉村周边群众手中流转500亩旱地,试种加压滴灌铺膜甜菜,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作物收成“靠天吃饭”的难题,实现“旱涝保收”,同时改变了旱地只能种植小麦的传统模式,种植的甜菜亩产达6吨以上,亩增效500元左右。2015年膜下滴灌甜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全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将土地流转出去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入到了合作社,成为了产业工人,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收入。
近几年,合作社积极探索种植结构调整,与东北园林种植公司合作,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园艺花灌木种植基地,新建30个育苗大棚,培育蓝叶忍冬、珍珠梅、紫叶风箱果、蓝叶风箱果等7个品种的花灌木小苗90万株。大田新栽有山桃稠李、有紫叶稠李、有五角枫、三角枫等十几个品种树苗15万株,近200亩地,2至3年后效益会非常可观。每年春秋两季基地将大棚里的苗木移植出来,需要80余名各族群众务工,人均增收1500元。
王建军从小父亲过世,穿母亲手工缝制的衣服和布鞋长大的,吃过很多很多苦,所以他比谁都了解贫困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创伤有多大。这些年合作社主动减免了各族贫困户的作业费2.25万元,冬季出动机车为村里各小队的路面免费推雪。今年,王建军又引导20余户各族群众一起发展高效种植业和特色种植业,实现人均增收3万余元。从2010年至今,王建军每学期都要帮扶10名贫困学生,他们来自不同民族。王建军用自己的行动一次次感动着周围的人,用他的爱心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感人篇章。
2014年1月,被中共新源县委员会、新源县人民政府评为2013年度“十佳新农村建设带头人”;2014年2月,被新源县农牧机械管理局评为2013年度“最美新源农机人”;2014年12月,被中共新源县委、新源县人民政府评为“农村实用人才突出贡献”奖;2016年6月,被中共新源县委员会评为县级民族团结“优秀共产党”称号;2017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奖。2020年12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