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伊宁街头,不仅有蓝色的庭院、盛放的花儿、清澈的渠水营造着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更有奔放的歌舞、舒适的场馆、丰富的文化、向上的情操滋养着幸福的生活。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伊宁市用心烹出公共文化的“幸福味道”,让群众“文化大餐”更合口味,城市文化魅力更见精神。
六星街:文旅融合放射新的光芒
2020年7月10日,悠扬欢快的手风琴声和着歌声飘荡在伊宁市亚历山大手风琴珍藏馆,美妙的音符跳跃在歌者的口中、跳跃在听众的耳边,更跳跃在800余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手风琴周边,带给人们无限的震撼与感动。
“这里很有吸引力,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文化魅力,特别是听到乐队拉响手风琴、唱起欢快的歌,很容易被感染,特别开心。”乌鲁木齐市民张茜说,这次陪父母来伊游玩,特意又到六星街逛逛,因为这里特别能凸显伊犁特色。
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俄罗斯族巴扬艺术”传承人,从政府为自己建起手风琴珍藏馆开始,亚历山大就成了这里的符号和标志,开展手风琴文化交流、乐曲创作、普及推广等活动。在他的带领下,六星街民族团结乐队从8人发展到13人,两次登上央视舞台,将六星街的名号带到了全国,更让大江南北的游客从悠扬的手风琴声中感受到伊犁多元融合的文化魅力。“我很高兴,我放心了。”当天,表演结束的亚历山大用这样的一句话道出他的心声,表达着他收藏手风琴40余年的追求、情怀与感恩。
每到周六、周日晚上,六星街游园内琴声悠扬,一场场群众文化演艺互动活动在游园“音乐角”次第展开,由当地居民组成的文化演艺队伍以歌舞、乐器演奏、非遗展示、小品、相声等形式,为百姓送上精心烹制的“文娱大餐”。
“各族居民参与舞蹈队、合唱队、手风琴乐队等民间文艺队伍的热情很高,他们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同时,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优秀民间艺术的交流交融,是伊犁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见证。”伊宁市六星街历史与民俗文化陈列馆馆长古丽妮莎·塔西买买提不仅为南来北往的游客讲解着六星街的历史与风情,更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中,深刻体会着这个历史文化街区的美丽嬗变。
2019年,六星街全面实施综合提升改造工程,逐步打造旅游富民惠民、居旅共享田园城市美好生活的休闲旅游街区,确保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得到保护。如今,六星街以打造音乐小镇、鲜花小镇、风情小镇为起点,各项街景、设施、服务日趋完善,区内有民宿客栈、特色餐饮点、手工作坊等商业网点400余家,以俄罗斯风情园、特产销售区、餐饮体验区、民宿区、文创中心等为中心辐射整个街区,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与传承。
走过一家家网红店,推介一个个打卡点,展望一幕幕发展愿景,六星街党支部第一书记李金凤总是这样向人们介绍着六星街:“在这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已渗透到公共文化版图的‘肌理’,浸润着城市的单元细胞,激活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潜能,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正持续提升。”
东梁村:网红街区唱响田园赞歌
干净整洁的巷道、房前屋后的花园、别具风情的墙绘、令人惊叹的沙粒画、独具风味的伊犁小吃……凭着这些诗画田园的现代元素,伊宁市喀尔墩乡东梁村五巷自去年起就成了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街区。
喀尔墩乡副乡长、东梁村党支部书记马勇对这个村的发展心里有一本账:“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建设了这条以文化、旅游、自主创业、民族团结为示范的巷道,现在环境美了,群众也得到实惠,巷道内的居民各显其能,开起了便利店、超市、民宿、烤肉店等,还有的在家中制作手工冰淇淋、手工酸奶等,发展成一项产业,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来的发展红利。”
57岁的库军忠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种地之外凭着做酸奶的手艺改善着一家人的生活。“自从这条巷道大变样后,我的酸奶生意也比过去好了几倍,以前都是把酸奶批发到市里,一个月能卖200公斤左右,现在一个月能卖五六百公斤,在家门口零售都不够,再不用批发给别人卖了。”库军忠说,去年他看到这条街人气很旺,又开了家本村最大的超市,除了各种日用百货外,自己做的酸奶、院子里种的蔬菜也能放到超市卖,一年收入四五万元。他的妻子爱养花,夹竹桃、三角梅、月月红等各种盆栽花卉摆满了庭院,今年卖花还增收4000余元。
巷道里一扇农家庭院的大门上,“喜任泉冰淇淋”的招牌十分醒目。村民艾买提江·阿布都热依木是这里的负责人,他从2009年开始做手工冰淇淋,现在伊宁市不少商家来这里批发。有了自己的品牌,他还想把冰淇淋销往内地,让更多人品尝到“伊犁的味道”。
走在巷道里,“小憩片刻”“遮雨巷”“文艺大叔的小店”“罐头党玫瑰花酱”等别致新颖的文艺招牌令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沃德文化沙粒画展览馆、党群服务站等服务群众的文化阵地更是当地百姓爱去的场所。
看一看展现各民族文化的图画,听一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故事,唱一唱不同风味的民歌小曲……不仅要让“硬环境”变美丽,更要让“软环境”变文明,为了这个目标,村“两委”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破除陋习、崇尚现代文明的宣传教育,挖掘当地乡土人才和文化能人,组建了秧歌队、腰鼓队、民族乐队、足球队等形式多样的文体队伍,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村民帕尔哈提·买合木提擅长弹奏都塔尔、冬不拉等乐器,还有一副好嗓子,唱起《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更是别有风味。“村里有活动都会参加,平时也常到各种亲友聚会上表演,每天都很忙,忙得兴高采烈。”他说。
五人制足球赛、乡村大舞台、民族团结联谊……说起村里的文化活动,马勇滔滔不绝,用优秀的文化引领人、凝聚人、滋养人,他相信东梁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公园·北街:文化惠民烹出幸福味道
露天电影院、国营商店墙绘、古老门窗展示、特色文创体验……走进伊宁市公园街二巷,由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办事处协尔克买里社区打造的“公园·北街”文创街区这两天变得热闹起来,人们来这里拍照打卡、品尝美食、观看红色电影,玩得不亦乐乎。
协尔克买里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郑道江道出打造这片街区的初衷:“社区位于城区,居民就业、创业愿望强烈,却又不知道该干些啥。”郑道江说,他今年5月才来到这里,观察、走访、调研、思虑……他想,总要为当地居民做些事才好。
伊宁市公交集团是这个社区的后盾单位,一开始,郑道江想把单位的废旧公交车弄到社区来,提供给居民搞餐饮摊点,后来经过调研发现不可行,但这个想法就此萌芽。通过后盾单位、街办支持和自身努力,社区投入50余万元开始了巷道改造,拆除危房、整治环境、种花种草、刷涂围墙、翻新大门、亮化绿化……还购买组装了8辆小公共车样式的摊贩车。“其中一辆准备作为文化宣传车,摆放书籍以及相关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资料,为居民服务,剩余7辆则作为美食餐车,引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餐饮企业,引导居民创业。”郑道江说。
一边改造建设、一边宣传鼓励、一边招商洽谈,“公园·北街”初具模样,“疆范儿”烧烤、“莱滋滋”餐饮、“古兰丹姆冰淇淋”等本土较有名气的私营企业在这里开起了美食点,3户巷道居民也整修院子、投入设备,在庭院中开起了农家乐、烧烤园、那仁馆。
居民阿不都拉·艾孜木江当保安收入不高,看到街区的变化后,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在几个姐姐的帮助下,修缮大门,购买桌椅、冰柜、烤炉等设备,开起了烧烤园,大姐艾尼帕古丽·艾孜木江成了烧烤园的主厨。“我以前在大连干过五六年烧烤,有经验。现在巷道变化大,来的人也多,在家里的庭院做生意,压力小很多。”她说,工作队干部经常来鼓励支持,给他们出主意,开业一周多,最多时一天卖了400多元,她相信以后知道的人多了生意会更好。
“公园·北街”后期还要设置舞台、文化长廊等,许多居民看到街区的变化,也纷纷整修庭院,美化院墙、大门等。居民买尔旦·热夏提这两天就在忙着刷房子,“做什么还没有想好,但只要门前热闹起来,肯定能挣上钱。”
夯基础、抓供给,上好文化“惠民菜”,丰内涵、活形式,打响文化“招牌菜”,立制度、强保障,做出文化“幸福味”,伊宁市依托文化街区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为各族群众烹制出一道道充满幸福味道的文化大餐,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拥有了精神上的梦想家园。